杨斌

作者: 时间:2025-11-21 点击数:

一、个人简介

杨斌,男,汉族,1965年5月生,中国工程院院士,有色金属冶金专家,有色金属真空冶金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1987年毕业于东北工学院有色金属冶金系,获学士学位;1990毕业于昆明工学院冶金系,获工学硕士学位;1998年博士毕业于昆明理工大学冶金系,获博士学位;2007年1月至12月赴莫斯科国立钢铁及合金学院访问学习。自1990年起在昆明理工大学任教,从事有色金属冶金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工作,在有色金属真空冶金方面的工作特色鲜明、业绩突出。历任昆明理工大学材料与冶金工程学院副院长,昆明理工大学科技处处长兼省知识产权发展研究院院长等职;现任昆明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真空冶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常务理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冶金工程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科技委材料学部委员,“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战略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重点专项总体专家组成员。

二、科研及获奖情况

杨斌教授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冶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系统深入开展有色金属真空冶金应用基础研究、新技术开发和产业化推广工作,取得了系列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原创成果。深入开展合金真空气化分离、化合物真空还原、真空合成及真空分解的应用基础研究,突破有色金属真空冶金理论瓶颈;开发出绿色高效提炼稀贵金属、粗锡短流程精炼、稀散金属资源清洁高效利用系列新技术;研制成功不同功能的大型化、自动化真空冶金先进装备;攻克真空冶金工程应用难题,实现金、银、铂、钯,锡、锑、铋,铟、锗、硒、碲等稀有金属的清洁高效提炼,为高端芯片、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国家重大工程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关键原材料。技术成果在云南、广西、湖南、台湾等国内21个省区,美国、英国、日本、俄罗斯、印度等17个国家,累计170家企业大规模应用,推动十余种稀有金属生产技术迭代升级,保障我国战略性关键金属供给安全,创造了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主持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科研项目40项,发表SCI、EI收录论文550篇,出版学术著作5部,获授权发明专利280件,组织制定国家标准1项。先后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项(排名一、三),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均排名一),何梁何利基金科技创新奖1项,省部级科技一等奖8项(均排名一),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2项,成果两次入选云南十大科技进展。

三、团队建设及师资培养情况

杨斌教授领衔团队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以及云南省创新团队,入选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顶尖团队,获批云南省杨斌科学家工作室,获“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全国工人先锋号”等称号;带领团队先后获批云南省有色金属真空冶金重点实验室、真空冶金国家工程实验室(全国首批、高校首个)、云南省铝工业工程研究中心、真空冶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打造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真空冶金科技创新平台和创新团队。培养博士、硕士70余名,培养“国家重大人才工程”特聘教授、国家“高层次人才支持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等国家级人才7人,“云岭学者”等云南省高层次人才20余人,形成一支高水平、高素质、创新型人才队伍,构建了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才培养新体系。

四、工作情况、计划及目标

立足矿冶、新材料产业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持续开展战略金属绿色提炼、高纯金属及新材料制备、金属二次资源综合利用、冶金过程强化等方向的研究工作,重点开展难处理稀有金属资源综合利用、超高纯金属及其化合物制备、有色金属二次资源绿色再生等关键技术研发,在真空冶金基础理论研究、真空冶金工程技术开发、数字化智能化真空装备研发等方面取得突破,打通从矿产资源到高端材料全产业链的绿色通道,助力有色金属冶金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经济建设所需的基础材料、国家重大工程所需的高端材料以及国家战略急需关键金属的安全供给。

 Copyright©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昆明理工大学人事处

undefinedundefi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