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毅

作者: 时间:2023-04-23 点击数:

一、个人简介

梅毅,男,汉族,1963年1月生,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磷化工工艺与新材料方向的研究。现担任云南省磷化工节能与新材料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工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云南省化学化工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1982年,在云南工学院获工学学士学位;2002年,在清华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2014年,在昆明理工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1982年8月至1995年2月在红河州磷肥厂工作,先后任车间主任、副总工程师、国家计划项目磷铵工程指挥部技术总负责人;1995年3月至2009年12月,在云南省化工研究院工作,先后任副院长、院长;2010年1月至2014年2月,在云天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工作,任副总工程师;2014年3月至今,在昆明理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工作。

二、科研及获奖情况

主持国家、省、企业委托研发计划项目等60余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66篇,出版专著5部,授权发明专利79项;2008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排名第1),2007年、2015年分别获云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云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各1项(排名均为第1)、获省部级二等奖五项(3项排名第1),中国专利优秀奖一项(排名第2);主持编制国家标准1项、行业标准2项。2001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2002年荣获“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称号,2007年入选人社部“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15年入选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云岭学者。

梅毅教授基于磷氧反应产物的水合基础理论研究,开发了具有国际领先的利用自然空气回收黄磷反应热的热法磷酸生产技术,转让技术占全国总产能的85%,成为了热法磷酸行业的首选技术;开发了低成本高效黄磷尾气热能回收与利用技术,转让技术占全国有效总产能的35%;该两项技术已转让到韩国、越南、马来西亚等国,成果应用获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开发了国内领先的具有热能回收的聚磷酸与五氧化二磷生产技术。提出了含磷矿浆低温脱硫脱硝一体化新方法。首次制备了具有多活性位点的多孔黑磷烯;在国内首次报道了黑磷烯在阻燃与涂料的应用,拓展了磷烯在阻燃高分子材料领域的应用。

三、团队建设及师资培养情况

建有云南省磷化工节能与新材料重点实验室,云南省高校磷化工重点实验室,云南省精细磷化工技术创新团队,王玉忠院士工作站、中越磷化工合作基地,参与四川大学省部共建“环境与火安全高分子材料协同创新中心”。团队现有教师16人,研究生127人;拥有人社部“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云南省“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高层次人才培养支持计划”13人。引进合作院士2人,国外知名教授2人,5年来,团队晋升教授4人,副教授5人。与国内外知名大学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浙江大学以及相关企业建立了稳定合作关系。团队入选教育部2008-2010年“高校产学研合作十大推荐案例”。

四、工作情况、计划及目标

团队以磷化工节能新技术与磷系新材料的科学问题与共性关键技术为主线,建设一支学缘、学历、年龄结构合理,在国际上具有较强影响力、长期稳定的磷化工学术技术团队。主要目标是:将磷化工产业的转型升级与节能、绿色能源、阻燃安全相结合,变革黄磷生产方法,实现热法磷酸全热能回收利用,开展磷石膏的高值化技术开发。揭示黑磷催化转化机理,阐明黑磷在储能、阻燃机制,实现纳米黑磷的产业化制备及其在储能、阻燃领域的应用。开展磷掺杂多孔碳材料及其电催化氧还原/析氧性能研究,磷系催化剂的水体稳定性及对有机物的光降解机制研究,高效稳定的气体分离膜与高性能全固态电解质膜的制备研究。

 Copyright©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昆明理工大学人事处

undefinedundefi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