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华

作者: 时间:2024-08-23 点击数:


一、个人简介

王华,男,汉族,1965年5月生,湖北崇阳人,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1987年本科毕业于东北工学院(现东北大学)热能工程专业,1990年硕士毕业于昆明工学院(现昆明理工大学)冶金系有色金属冶金专业冶金热能利用方向并留校任教,1996年博士毕业于昆明理工大学冶金系有色金属冶金专业。1998年至2000年在日本京都大学能源科学研究生院做博士后研究,1997年被破格晋升为教授。历任昆明理工大学冶金系副主任、主任,昆明理工大学研究生部主任、校长助理、副校长,大理大学校长等,现任昆明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省部共建复杂有色金属资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冶金化工节能环保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冶金节能减排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副理事长兼节能减排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金属学会常务理事兼能源与热工分会副主任委员,第十一届中共云南省委委员,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二、科研及获奖情况

长期从事冶金炉热过程强化与节能减碳领域研究和工程技术创新,是全国冶金热能工程学科重要的学术带头人之一。针对我国冶金工业能耗和碳排放高、资源难利用、材料加热质量稳定性差等问题,创新了炉窑热过程旋流混沌强化与节能减碳基础理论及技术,取得了重要成果:(1)研发了有色金属熔池熔炼炉旋流混沌强化供热技术,突破了喷枪的自主设计难题,实现了节能减碳的高效化;(2)独创了高镁型复杂镍钴铜矿三炉系联动的冶炼新工艺及其冶金炉体系,建成了世界首座全氧顶吹自热炼铜炉及富氧顶吹炼镍炉,攻克了该类资源铜镍分离的世界性冶炼技术难题,实现了战略金属资源利用的综合化;(3)研发了加热炉旋流混沌强化燃烧均匀精准加热技术,突破了大尺寸金属材料加热瓶颈技术难题,实现了高端材料的高质化;(4)国际上率先提出自催化氧载体的概念,成功创制了冶金炉气二氧化碳转化利用高活性铈基稀土储氧催化材料,显著提升了二氧化碳转化效率,实现了冶金含碳炉气利用的负碳化。主持了包括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及面上项目、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及科技攻关项目等48项,发表SCI/EI检索论文215篇、SCI他引7540次,出版专著和教材11部,获发明专利授权126项。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排名3)、二等奖1项(排名1),云南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云南省自然科学特等奖1项、云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6项(均排名1)。技术推广到国内外相关企业,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促进了西部地区复杂难处理战略有色金属资源的低碳高效综合利用,为我国镍钴铜战略金属资源的供给安全提供了技术支撑,助推了我国冶金工业“双碳”战略的实施和高质量发展。

三、团队建设及师资培养情况

王华教授所领衔的学术团队先后被遴选为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顶尖团队和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所领衔的科技平台先后建成为冶金节能减排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省部共建复杂有色金属资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冶金化工节能环保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领衔“冶金热能工程教师团队”入选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牵头组建教育部能源动力类专业新工科建设改革虚拟教研室和工信部绿色能源-校企协同就业创业创新示范实践基地,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一批高层次专业人才。

四、工作情况、计划及目标

围绕国家和云南省产业结构调整和振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重大工程建设等需要,近年来主要开展了冶金炉窑热过程非线性强化基础理论及关键工程技术、冶金炉强化供热系列技术和加热炉均匀精准加热技术、冶金-能源一体化清洁生产及节能新技术新工艺开发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Copyright©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昆明理工大学人事处

undefinedundefi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