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人简介
束洪春,男,汉族,1961年9月生,1998年获教授职称,博士生导师,二级教授,国家“高层次人才支持计划”教学名师,首批云岭学者,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云南省第四批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二层次),云南省教学名师,长期从事新型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的研究。教育部全国电气专业教指委委员,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第六届学科评估委员会委员、第六届学术委员会委员。1997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大学获电力系统及自动化博士学位。2000年,在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流动站博士后出站。1997至今在昆明理工大学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
二、科研及获奖情况
长期潜心研究新型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技术,为我国电力人才培养和电网科技进步做贡献。(1)主持国家863计划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学部重点项目2项、区域创新重点(联合基金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10项,中央军技委重点项目1项,云南省重大科技专项6项和电网企业委托项目20项。拥有行波测距等广泛应用的自主产权技术成果6项。(2)发表论文600余篇,其中ESI高被引论文16篇,自2020年,连续4年入选斯坦福大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终身科学影响力排行榜”双榜单;出版专著8部,其中2部获经中央统战部组织评审入选华夏英才基金学术文库、1部入选“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获授权发明专利260余件;参与制定IEEE标准、国标和行标6项。(3)获部省级特等奖、一等奖7项: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云南省技术发明特等奖2项、一等奖3项和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以及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中国南方电网等科技奖励8项;获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云南省专利二等奖1项。(4)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云南省教学成果特等奖、一等奖8项,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二等奖1项。(5)牵头建有教育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以及省级科技创新平台5个和创新团队1个。(6)获国务院特殊津贴、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十一五”期间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贡献先进个人、全国优秀教师、省首批“云岭学者”、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省级教学名师、首届云南省教育功勋奖和云岭优秀职工等荣誉。

三、团队建设及师资培养情况
团队于2010年被云南省科技厅列为省级创新团队建设,2015年验收并认定为“云南省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创新团队”,目前建有教育部省部共建智能电网控制与保护协同创新中心,以及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5个,聚焦新型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开展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拥有实验室面积1200平方米,有电力系统实时闭环数字仿真RTDS仿真、RTLAB、物联网电力在线监控、配电网静态模拟仿真、电力系统动模拟、电力电缆及浪涌冲击、电力储能与新能源并网、多重雷击等先进实验室。团队培养了博士研究生20余人、硕士研究生350余人,获得省优学位论文11篇。获国家教学成果奖2项,云南省教学成果特等奖、一等奖8项,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二等奖1项。
四、工作情况、计划及目标
汇聚团队力量,着力推动绿色能源与智能电网技术研究交叉融合发展,着力建设与云南省绿色能源输送与消纳紧密衔接、有利于团队能力水平提升的科研平台,着力提升电气及能源学科实力和水平。力争通过5年的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在新型电力系统保护领域具有国际影响的高水平科研创新团队。